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pace and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NCU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研究群

研究群



本中心研究群主要分成三大類:遙測技術空間資訊以及太空科學,分別由不同研究室組成,並有優秀師資帶領學生在不同領域進行探索,將所學應用與貢獻在不同領域上,欲了解研究室更多詳情,請點選以下各研究室連結。



遙測技術

本研究群之主要目標為研究遙測基礎科學及發展其相關應用,包含主動和被動式遙測資料之處理、分析與相關科學研究。在整合研究群團隊專業之基礎下,本研究群以環境監測及機制分析為主要任務。工作內容包含對各種遙測資料之接收、蒐集、處理和資料庫建置,環境災害之預警監測和評估,以及相關防救災資料系統之建置。


空間資訊

以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測(RS)、以及衛星全球定位(GPS)等3S科技為核心,本群組之研究包括空間資料之獲取,資訊之萃取、分析、展示及整合之應用。在基礎研究部份分別就三領域建立多元且嚴密的處理模型,厚植實力,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在應用研究部份,掌握關鍵性技術之開發,以提升空間資訊之應用性及處理之自動化。本群組配合資源衛星接收站的運作,提供應用研究及技術開發之支援,以提升此國內最重要的遙測基礎設施之效能。學術國際化及應用本土化是本組的發展方向。在學術部份積極從事3S之基礎研究,並以三維地理資訊系統及數碼城市之建構為主體發表研究成果,並參與國際之學術活動。在應用研究部份則針對本土化的問題,例如土地利用監測、災害防治、大地變形監測、虛擬建物模型之建構及視覺化,提出解決方案。

空間運算研究室
地理資訊分析整合及應用研究室
地理資訊系統研究室
衛星測量及導航研究室
地景變遷與災害模式研究室

太空科學

本研究群主要目標在探討中高層大氣、電離層研究,太空環境之太空氣象研究。目前現有的地面觀測設備包含30MHz 與52MHz特高頻雷達、地磁儀、四套數位電離層觀測儀(Digisonde、Dynasonde、CADI 和 PARUS)、電離層斷層掃描觀測網、高頻都卜勒觀測網、大氣微波輻射儀、雨滴譜儀、Ka波段大氣傳播通道實驗雷達等,同時配合太空計畫室太空探空火箭,與福爾摩沙衛星一、三號任務,對發生在台灣地區大氣與太空環境中,包含對流層鋒面、閃電、颱風等激烈天氣變化,中氣層潮汐、電離層電子密度不規則擾動、與中性風場動力結構研究,電離層的赤道異常現象(Equatorial Anomaly)、電漿氣泡與其動力結構、散塊E層及擴散性F層不規則體(Sporadic E and Spread F Irregularity)、電波閃爍、流星觀測與其影響等,與太陽磁暴中太陽風及行星際介質對地球磁層與電離層產生劇烈的擾動,進而產生太空環境的巨變等現象的觀測與研究。本研究群能提供全球大尺度三維電離層電子密度分佈圖、東亞中低緯地區中小尺度二維電離層斷層掃描圖、台灣地區上空電離層基本參數及垂直電子密度分佈圖、地震前兆警示等。本研究群亦整合目前地面設備與衛星觀測資料,配合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任務,進而發展台灣地區電離層氣象至全球太空氣象的觀測與研究,以及電離層與太空天氣預報,以提供無線電通訊、太空環境監測,甚至於地球永續發展的重要訊息。自西元2005年起,我國太空計畫室每年發射一至二枚太空探空火箭,以進行火箭酬載與太空科學的相關研究。本研究群亦積極參與此相關的研究計畫,其具體內容包括相關酬載設備,例如電漿密度探測儀(Plasma Density Probe),電場強度量測儀,離子收集器(Ion Trap),以及三甲醇鋁化合物(Trimethyl Aluminum, TMA)軌跡漂移量測電離層中性風等酬載設備的研製與設計研究。

電離層探測研究室 電離層電波科學研究室 電波傳播研究室

320317 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2鄰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電話:(03)4257232;(03)422-7151 轉57600~57603 , 傳真:03-425-5535, E-mail: service@csrsr.ncu.edu.tw
衛星影像申購 : (03)422-9332;(03)422-7151 轉57601 service@csrsr.ncu.edu.tw
隱私權政策聲明

Copyright © CSRSR 2019